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在1月18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對此作出明確部署,要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極端天氣等沖擊,國際糧食市場大幅波動,輸入性風險明顯增強,保障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增多,有關方面落實黨、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生產、流通、儲備等各環節持續發力,加快構建糧食產供儲加銷體系??傮w上看,國內糧食安全形勢整體較好,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價格波動幅度明顯低于國際市場,為2022年CPI保持在較低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來看:
一是糧食生產再獲豐收。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北方罕見秋汛導致冬小麥晚播、南方持續高溫干旱及疫情持續反復沖擊等不利因素影響,2022年糧食產量68653萬噸,比上年增加368萬噸,連續8年保持在6.5億噸以上,為糧食保供穩價奠定了扎實基礎。
二是糧食收購平穩有序。夏糧和早秈稻旺季收購圓滿收官,共計收購小麥5884萬噸、早秈稻628萬噸;秋糧旺季收購穩步開展,截至目前,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2億噸以上,預計全年各類糧食企業收購數量與近年來平均水平相當。同時,為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有關部門先后批復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黑龍江五省啟動中晚稻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截至目前,累計收購低收購價中晚稻1018萬噸。
三是糧食供應總體充足。從2022年情況看,國內糧食市場供應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需求,成功應對了各類超預期因素沖擊,糧食價格保持基本平穩。同時,根據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一方面,合理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及時調整銷售品種、數量和節奏,有效滿足了企業用糧需求;另一方面,進口大豆、玉米等糧食14687萬噸,補充國內市場供應,更好滿足了群眾對食物多樣化的需求,以及飼料用糧等需要。
四是糧食物流和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糧食流通體系安全可靠,糧食倉儲設施總體達到較先進水平,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應急供應網點布局逐步完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等方面的能力持續提高。
受我國人多地少糧食總體緊平衡、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等因素影響,未來一個時期,國內糧食市場平穩運行仍將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有基礎,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確保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推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糧食產購儲加銷各環節綜合施策,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