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國內麥價持續高位運行,小麥飼用替代數量大幅下降,市場化氛圍凸顯,階段性行情頻現;由于2022年小麥年度產量大于供給量,結轉庫存數量增加,供需格局趨于寬松。預計2023年國內麥價重心整體有望下降,飼用替代效應將很大程度上支撐麥價底部,主產區2023年小麥托市收購難以啟動。
一、2022年國內麥市購銷回顧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小麥播種面積3.53億畝,比上年減少72.9萬畝,同比下降0.2%;小麥單產390.4公斤/畝,比上年增加3公斤/畝,同比增長0.8%;總產量2754.5億斤,比上年增加15.6億斤,同比增長0.6%。
監測結果顯示,國內13省份2022年新收獲小麥中等(三等)以上比例為96.2%,一等比例達到63.1%;2022年小麥容重平均值794g/L(一等),一等至五等比例分別為63.1%、24.4%、8.7%、2.2%、1.2%,等外品為0.4%;中等以上占96.2%,千粒重平均值45.9g,不完善粒率平均值3.1%,其中符合低收購價要求(≤10%)的比例為98.9%。
2022年國內麥價漲幅較為明顯且價格波動幅度加大,階段性行情頻現,疫情、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政策、地緣政治等因素使得市場主體購銷心理博弈激烈,心理預期很大程度上影響階段性供需格局。
2022年國內主產區未啟動小麥托市收購,這也是自2006年主產區執行小麥托市收購政策以來的第三次,上一次是2021年。
2022年9月30日發改委等部門公布2023年小麥低收購價格,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經國務院批準,2023年生產的小麥(三等)低收購價為每1.17元/斤,較上年提高0.02元/斤。
2022年國家臨儲小麥投放數量大幅下降且投放時間短,一方面制約糧源市場供給數量,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市場主體購銷心理。據統計,2022年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數量696.3587萬噸,實際成交數量695.2317萬噸,周度成交均價2618-3069元/噸;相比之下,2021年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數量6892.1834萬噸,實際成交量2849.4532萬噸,周度成交均價2345-2504元/噸。
從主要區域2022年國家臨儲小麥成交情況來看,江蘇地區累計投放量9.6022萬噸,全部成交,周度成交均價2698-3160元/噸;安徽地區累計投放量84.7125萬噸,實際成交量83.5855萬噸,周度成交均價2446-3117元/噸;河南地區累計投放量511.0791萬噸,全部成交,周度成交均價2622-3059元/噸;山東地區累計投放量7.2661萬噸,全部成交,周度成交均價2677-3050元/噸;河北地區累計投放量41.9158萬噸,全部成交,周度成交均價2687-2780元/噸;湖北地區累計投放量1.5196萬噸,全部成交,周度成交均價2573-2794元/噸。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價格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小麥平均價格3218元/噸;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小麥平均價格2786元/噸。
二、2022年國際麥市回顧
受俄烏沖突、不利天氣、小麥主要生產國出口政策、疫情以及周邊農產品市場等因素交錯影響,2022年國際麥價走勢跌宕起伏,價格波動幅度大幅擴大,黑海地區出口格局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美國農業部2022年12月小麥供需報告將2022/23年度小麥供應預期下調210萬噸,為10.569億噸;將2022/23年度小麥消費預估下調160萬噸,為7.895億噸;將2022/23年度小麥期末庫存下調50萬噸,為2.673億噸。
聯合國糧農組織將2022年小麥產量預報下調270萬噸,至7.812億噸,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小麥庫存量新預報數環比基本持平,約為3億噸,較期初水平上升2.4%。
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預計2022/23年度澳大利亞的小麥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3660萬噸,比2022年9月份的預測高出14%,也打破2021/22年度創下的前期歷史紀錄3630萬噸;2022/23年度小麥出口量預計為2740萬噸,同比降低0.4%;2022/23年度小麥期末庫存預計為267.1萬噸,同比提高28.9%;2022/23年度澳麥均價為546澳元/噸,同比提高10.7%。
加拿大統計局預計2022/23年度加拿大所有小麥(包括杜倫麥)的產量為3382.4萬噸,比2022年9月份的預估值低約90萬噸,但仍然比去年的2229.6萬噸高出52%,創下歷史第三高點。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季度庫存報告預計,截至2022年12月1日,美國所有小麥庫存總量為12.8億蒲式耳,同比下降7%;其中農場庫存量為3.62億蒲式耳,同比增加32%;非農場庫存量為9.18億蒲式耳,同比下降17%。
迄今為止,2022/23年度(6月至次年5月)美國小麥出口檢驗量為1183.9979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3.0%;在2022/23年度(始于6月1日)的第32周,美國小麥出口檢驗量達到美國農業部預測目標的56.1%。
截至2022年12月30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軟紅冬小麥3月合約期價報收于791美分/蒲式耳,較上年同期的771美分/蒲式耳,上漲20美分/蒲式耳,漲幅2.59%,期間高價1273.75美分/蒲式耳,低價723.5美分/蒲式耳。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小麥累計進口量為996萬噸,同比增加1.9%;單價2568元/噸,同比上漲25.96%;其中自美國進口62.56萬噸,同比大減77%;自加拿大進口179萬噸,同比減少29.5%;自澳大利亞進口571.9萬噸,同比增加109%;自法國進口169.8萬噸,同比增加19.9%。
2022年10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22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申請和分配細則,其中2023年小麥(包括其粉、粒,以下簡稱小麥)進口關稅配額總量為963.6萬噸,90%為國營貿易配額,與上年持平。
三、2023年國內麥市展望
據調查,2022年國內主產區山東、河北、安徽等省小麥播種面積均比計劃有所增加,其中河北、湖北預計各增加10萬畝以上,其他主產省播種面積較常年持平或小幅增加。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2022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大部地區偏暖,降水偏少,對病蟲越冬沒有明顯不利因素;2023年春季(3-5月),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西南東北部、西北大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有利于條銹病、白粉病的發生流行,華北大部降水偏少,有利于麥蚜、麥蜘蛛數量快速上升;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大部降水正常,對病蟲發生總體有利;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南部小麥抽穗揚花期易遇連陰雨天氣,利于赤霉病發生流行。
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底,主產區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4200萬噸左右,同比略有下降;從國家臨儲小麥各年份分布情況來看,2014-2018年產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2000萬噸左右,2019年產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1600萬噸左右,2020年產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600萬噸左右。
2022年由于國內麥價持續高位運行,小麥飼用替代數量大幅下降,加之2022年小麥產質量較好,小麥年度產量大于需求量,結轉庫存數量增加,供需格局趨于寬松??紤]到國內麥市供需格局以及政策導向,2023年國內麥價重心整體有望下降,飼用替代效應將很大程度上支撐麥價底部,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仍將趨于下降,市場主體之間的購銷博弈將較為激烈,預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流通市場階段性供需格局。2023年國內小麥產質量情況、疫情、政策、玉米市場行情以及國際麥價等因素將很大程度上影響麥價階段性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