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多次強調要“把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喜獲“十九連豐”。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這不僅要求糧食生產要確保守住底線、端穩飯碗,還要求在糧食供應的全鏈條上確保安全。
我國糧食購銷領域的治理仍需要加強。2023年1月,紀委國家監委專門印發《關于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高度重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抓緊抓實專項整治工作。
腐敗治理是系統工程,需要一體推進。2019年1月,在十九屆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個有機整體”。2021年1月,在十九屆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戰略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
糧食購銷領域的腐敗治理也需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并“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
,要解決糧食購銷領域的“不敢腐”問題。“不敢腐”的根本在于懲處和震懾。為此,應該持續加大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懲治力度,對涉糧問題線索做到應查盡查、一查到底,并從嚴從重懲處,保持零容忍震懾不變、高壓懲治力量常在。各級紀檢監察部門應高度重視案件線索,做到集中清理盤點、快查快結,并適時向社會公開通報各類典型案件。
第二,要解決糧食購銷領域的“不能腐”問題。“不能腐”的重點在于強化制約和監督,也是體制機制的建設問題。為此,《意見》要求,“持續推動監管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動智慧糧庫建設、持續壓實各方責任”等。具體來說,就是要圍繞糧食收購、存儲、輪換、運輸、銷售等全鏈條和具體環節,理清腐敗源頭、查清腐敗風險點,并適時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同時,也要重視常態化監督,真正做到《意見》所要求的“強化紀檢監察與糧食和儲備、市場監管、審計等專業化監督的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織密監督網絡,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要解決糧食購銷領域的“不想腐”問題。“不想腐”的重點在于落實教育和引導的作用,也就是思想教育、輿論引導、自我學習的問題。為此,在加大對糧食購銷領域腐敗懲處力度的同時,還應該通過形式多樣的警示教育,讓各級干部,尤其是糧食領域的公職人員警醒、反省、知榮辱,以養成自省、自律、自覺抵制各種腐敗行為的習慣和良好氛圍。
綜上,只有綜合施策,共同發力,才能真正落實“三不腐”的一體推進,才能真正有效遏制糧食領域的腐敗問題,確保糧食廉潔購銷和糧食供給安全。
作者:王叢虎 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網